• 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柳州中医医院     |     作者:管理员     |     更新时间:2005-07-18     |     浏览量: 8739     |     字体:【

    1.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可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顾名思义,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2.腰推间盘突出症有什么临床表现?

        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因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病程长短以及个体差异的不同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主要的临床表现如下;

    1)腰部疼痛:几乎所有本病患者都有此症状。腰痛的症状可在较明确的扭伤或外伤后出现、也可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腰部疼痛的范围较广泛,但主要表现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持续性的疼痛最为常见。平卧位时疼痛可减轻,久站后疼痛可加剧。疼痛的原因主要是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邻近组织的神经纤维。此外,还有一种疼痛发生急骤,呈痉挛样剧痛,可造成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这种疼痛发生在髓核大部分突出,突然压迫神经根,使神经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造成缺血性的炎性疼痛,所以疼痛较为严重。

      2)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可在腰痛发生前出现,也可在腰痛出现的同时出现,或在腰痛发生后产生。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到足跟或足尾.呈放射性刺痛.严重者可呈串电样疼痛。下肢放射痛一般多发生于一侧下肢,即髓核突出的一侧,少数中央型突出者则可能产生双下肢疼痛的症状。放射疼痛的原因主要是髓核突出处脊神经根的炎性或机械性的刺激与压迫,反射性地引起坐骨神经疼痛。

      3)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下肢麻木感一般与下肢放射痛伴随出现。主要是因为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了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感觉纤维。麻木的区域与受压的神经根相对应,下肢的感觉异常主要是发凉及发冷.患肢温度降低.由以脚趾的末端最为明显.这是因为椎体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缩的缘故。

        4)肌肉力量减弱或瘫痪:在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严重时,可产生神经麻痹而致肌肉力量减弱甚至瘫痪。这多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麻痹所致,表现为足下垂。

    5)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时,可随着行走的距离增加而加重腰、腿的症状,并在坐位或卧位一段时间后才可缓解,这就是所谓的间歇性跛行。这可能是髓核突出后,继发地产生腰

    椎椎管狭窄而诱发这一症状。

        (6)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若突出较大,且较突然,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会阴部的麻木、刺痛,排便、排尿无力;在女性尚可出现尿失禁现象,男性则还可出现阳痿症状。

        3.如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压迫不同的神经根而产生特有的症状和体征。例如: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腰45椎间隙或腰51椎间隙,压迫的是腰45或腰51神经根,出现的是坐骨神经痛症状。少数发生于腰34椎间隙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则压迫股神经,出现股神经病症状。因此,通过了解病史和细致的体检不仅可作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而且还可以作出基本的定位诊断。

      不同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如下:

        (1) 34椎间盘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出现腰背痛、臀痛、小腿外侧痛及小腿前侧痛。小腿内侧麻木。股四头肌无力,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2) 45椎间盘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出现腰背痛、膝部疼痛、腿痛,向下放射至大腿和小腿后外侧面的疼痛。小腿外侧包括拇趾足背麻木。膝反射、跟腱反射一般无改变。

        (3) 51椎间盘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出现腰背痛、臀部疼痛、破病,向下放射至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跟的疼痛。小腿后外侧包括外侧三足趾的足背麻木。肌力减弱不多见,腱反射一般减弱或消失。

    (4)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在腰45、腰51之间压迫马尾神经。出现腰背痛、双侧大腿及小腿后侧疼痛。

     

    4.腰椎间突出症的治疗有哪些方法?

    因为不同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其病程不同、突出的部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不同。但要讨论如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要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治疗方法,然后才能考虑其它方面的问题。

      从西医角度来讲,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形式。常用的非手术疗法有药物治疗、封闭疗法、髓核溶解疗法、高压氧疗法、牵引疗法、物理疗法、西医手法治疗、支架疗法、医疗体育等等。手术疗法则包括融合术、减压术、后路手术等。   

    从中医角度来讲,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基本上均属于非手术疗法。其中包括中草药、膏药、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而中医治疗中最具有持色的就是以推拿按摩为主的手法治疗。

        但是,单纯从西医或中医两种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包罗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其它还有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民间颇有疗效的验方、土法等,有时甚至休息、卧床也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此外,新的治疗方法如椎间盘镜治疗椎间盘症也是很好的治疗方法

    5.间盘突出症时应适当地掌握一些原则。

        (1)应根据手术适应证,明确患者是否应采用手术治疗。一旦手术适应症明确,就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之前,要经过物理检查,借助脊髓造影、CT、磁共振等辅助手段,明确定位;同时要根据病情、病变位置,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2)非手术疗法也应根据病情具体实施。非手术疗法不仅要解除症状,而且要重点解决病因问题.如因脊神经受压而产生下肢“串麻”症状时,非手术疗法不仅要解除下肢症状,而且还要解决脊神经受压的问题。必要时,可酌情选择几项非手术疗法综合应用。例如可先后采用牵引、医疗体操、推拿等方法,但不可同时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以免发生意外。

        (3)若有两个节段以上的髓核突出或脱出时,非手术疗法应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首先解决产生严重症状的那一个节段,然后再解决其它节段。两次治疗之间应间隔一段时间。

        (4)对于处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阶段的患者,采用的治疗手段应有所不同。治疗要有利于病情的进一步稳定和恢复,而不能加重病情或使病情迁延反复。

    6..腰推向盘突出症的不同病程,非手术疗法应注意什么?

        从病程方面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大致可分为:①急性发作期。②急性发作缓解期。②组织及功能恢复期。不同的阶段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采用非手术疗法时应重点注意

    以下方面;

        (1)在急性发作期,由于髓核水肿,张力较大,肌肉紧张,神经根明显受压,可反应为明显的坐骨神经痛。这时的治疗主要应以卧床休息为主,禁止腰部过多或范围过大的活动。同时也应避免施行作用于腰椎骨关节的推拿手法,因为强行的推拿可能会增加推向盘的紧张状态,加重对神经根的刺激而导致神经根水肿等炎性反应,这样治疗不仅难以奏效,反而适得其反,使病情更为复杂化。

        (2)在急性发作缓解期,有时局部炎性反应基本上不再发展,此时应及时采取推拿等手法治疗,尽可能迫使突出的髓核还纳。实施手法时要特别注意解剖、病理、生物力学等一系列的关系,切不可长期反复、过重或无针对性地进行手法推拿;否则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而且还会使小关节面等部位磨损、神经根粘连而加重症状,甚至影响预后*

        (3)在组织及功能修复期,突出的髓核或已还纳,或纤维化、萎缩,腰部活动也基本恢复,但是神经根受压后仍有一相对较长的恢复过程。因此,加强腰部功能锻炼,进一步恢复其功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

    (4)已经缓解或已有慢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思者,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预防和防护本病,以避免复发的可能。

    7.哪一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需要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常用的方法,也是行之十分有效的措施。手术可较彻底地消除压迫脊神经等周围组织的突出物,以解决腰腿部的临床症状。    (1)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①诊断明确,病史超过半年,经正规非手术疗法无效,疼痛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及早手术,以防止继发粘连性蛛网膜炎。

        ②症状显著,屡次复发,造成长期痛苦,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的中老年患者。

        ③椎间盘中央突出,压迫马尾神经,症状明显,有括约肌功能紊乱,已影响基本生活的患者。

        ④病史虽不典型,或症状不太严重,但久治无效,影响步行或较强度活动,经脊髓造影或硬膜外及椎动脉造影、CT、磁共振等各项检查表明有明显压迫征象,或显示椎间盘退变、巨大突出物的患者。

        ⑤神经症状迅速恶化,出现肌肉麻痹或垂足现象,或是已有神经根粘连,表现为严重持久的麻木或感觉异常的患者。

        ⑥合并有其它原因所致的腰椎管狭窄,需进行椎管探查手术的患者。

    8.微创(腰椎间盘镜)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处。(见椎间盘镜宣传)

    9.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后应注意什么?

    有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完毕后,认为引起疾病的病灶已清除,身体即可恢复健康,从此就可一了百了,一劳永逸。其实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观念。手术的结束,并非意味着整个治疗的完毕,因为手术只不过是将腰椎间盘突出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无法还纳回原位的那些突出物除去,以加速治疗进程的一种方式。换一句话说,也就是为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机体恢复到一个较理想的程度,以有利于患者进一步应用其它康复手段来巩固或增强疗效,这才是手术的真正含义。

    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后,应特别注意术后措施是否得当,因为这不仅影响疗效,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与复发有一定的关联。手术后的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手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床铺最好用硬板床。卧床时间大约为45周,一般可根据切除组织的范围而定。

    (2)手术后早期翻身应由护理入员协助,不宜自行强力翻转,以保证腰部筋膜、肌肉、韧带愈合良好。

    (3)充分卧床休息后,可在合适的腰围保护下,下地作轻度活动。如手术中有植骨,则宜用石膏背心固定34个月.待植骨充分愈合后再下地活动。

        (4)在恢复期,患者要逐渐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并注意纠正不良姿势,注意腰背部活动的自我保护,以防止复发。

        (5)手术后,一般脑力劳动者在23个月后逐渐恢复工作;体力劳动者则要在34个月后才能开始工作。工作性质应由轻到重,工作时间由短到长,并避免做强烈的弯腰或负

    重活动。

    友情链接: